“以前办业务要跑好几个地方、找多个窗口,现在一窗受理,15分钟就办完了。”近日,在甘肃玉门市的铁人文化宫职工服务大厅,当地某新材料企业的人事专员顺利办结手续,连连点赞。
位于甘肃省西部的玉门市,是“铁人王进喜”的故乡,也是一座以“铁人”精神为魂的新兴工业城市。近年来,玉门市总工会深耕“协同力、共享力、赋能力”,通过建强服务枢纽、打造多功能载体、激活人才引擎等一系列创新举措,成为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。近日,玉门铁人文化宫的做法,受到甘肃省营商环境建设局等部门的肯定,成为助力优化营商环境的“工会样板”。
走进玉门铁人文化宫职工服务大厅,“综合柜员制”的标识格外醒目。5个综合受理窗口前,职工群众正在有序办理业务。这里整合了困难帮扶、互助保障、组织建设等21个事项,实现“一窗受理、全科统办”。今年以来,已服务企业及职工1500余件,办结率100%,帮助企业申领各类补贴超500万元,平均办事时限压缩40%,政务服务的效率与温度显著提升。
玉门市总工会以“协同力”提升政务环境,通过“法院+工会”“人社+工会”等多部门协同机制,工会成为政策精准直达、业务高效办结的关键枢纽,为营商环境“软实力”提供了硬支撑。
创新推出“无休”商务服务模式,发挥“共享力”的作用,丰富玉门营商服务的层次与内涵。针对招商引资企业需求,提供定制化会展、临时办公等支持,2025年已开展商务服务40余场次。“既服务职工,又助力企业,实现了双赢。”市总工会负责人表示。
面对企业“招工难”与劳动者“就业烦”问题,玉门市总工会激活“赋能力”夯实人才环境。在线下,“零工驿站”里每天都有来找零活的灵活就业人员;在线上,人力资源平台实时匹配用工需求。今年以来,已解决用工2650人次,安置灵活就业1158人,帮助4000余人实现稳定就业。
玉门市总工会还创新“技能竞赛+等级认证”的“双竞+”模式,通过设立“玉门工匠日”,发放技能激励金23.7万元,800余名产业工人实现技能与收入“双提升”,全市尊重技能、崇尚实干的氛围日益浓厚。
午后时分,铁人文化宫内热闹非凡。健身房里产业工人们正在锻炼,书画室里有人挥毫泼墨,培训教室内技能讲座座无虚席。“这里就像我们的第二个家!”玉门油田的一名青年工人说。文化宫科学设置4大功能区和28个功能室,免费向职工开放,年均服务8万余人次,形成“月月有主题、周周有活动”的服务品牌。
据悉,玉门市连续五年跻身“中国西部百强县”,连续三年获评“甘肃省经济发展十强县”,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连续六年位居甘肃省首位。在这份亮眼的成绩单背后,工会组织正在以独特的“工力量”展现新作为,书写着新时代产业工人与城市共同成长的新篇章。(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康劲 通讯员 李雅婷)
嘉多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