覃河馨海执笔的剧本《三道菜》,以别具一格的叙事结构和鲜活立体的人物刻画,生动展现了苏家在时代巨变与日常生活细节中的跌宕起伏。这部作品没有华丽的舞台特效,更多的是通过朴实而细腻的情感描摹,深深触动了我内心,让人不禁思考生活的复杂与人性的坚韧。
整部剧巧妙地以“三道菜”作为线索,串联起苏家不同阶段的生活画卷。每一道菜,不仅是一道美食,更象征着那个时期的生活状态和心理风貌。
第三幕的“小葱拌豆腐”描绘的是苏家陷入极度困顿的时刻。旱灾连绵,米仓渐空,家庭经济濒临崩溃。苏清和四处奔波借米无果,苏沪生焦急地等待着唐军官的援助。秘密的交易逐渐浮出水面,整个家庭笼罩在沉重的阴影中。然而,正当绝望之际,王老板的出现带来一线转机,苏家决定离开故土,赴上海重新开始。这道菜如同生活本身,清淡中透着艰辛,苦涩中隐含希望,象征着即便身处困境,也有重生的可能。
第二幕的“上汤狮子头”则聚焦于苏家生意与生活的重重压力。大旱之年,倒卖米的生意岌岌可危,家族内部的矛盾也逐渐激化。苏沪生与苏文翀因经营理念的差异争执不断,清和在图书馆与小李的交流折射出年轻一代对未来的迷茫和挣扎。文兰平试图用一道浓郁的上汤狮子头缓解家中紧张气氛,但仍难掩危机四伏的现实。这一幕深刻反映了生活的艰难与人性的复杂,也提醒我们在困境中家人需携手共度难关。
展开剩余54%首幕的“醉蟹”则是温馨与冲突的交织。留学归来的苏清和带着传播西洋文化的理想回到家中,却遭遇父亲苏沪生的封建守旧和母亲文兰平的附和反对。家庭的团聚充满浓浓温情,但新旧观念的碰撞激起激烈的火花。清和的无奈与坚持,父辈的固执与担忧,如醉蟹的味道般,既有浓烈的甘醇,也夹杂着辛辣的冲击,凸显出家庭中爱与观念差异并存的复杂关系。
剧中人物形象鲜明生动,性格各异。作为家中顶梁柱的苏沪生,虽思想保守,却承载着家庭生计的重担,生意场上的权衡与无奈展现了人性的多面。文兰平温婉善良,缺乏主见,是传统女性形象的缩影。苏文翀粗中有细,尽职尽责地经营家业,却难免受限于传统观念的束缚。苏清和则代表了年轻一代的理想与朝气,虽然偶有急躁,却充满激情与追求。人物之间的碰撞与摩擦,不断推动剧情发展,也展现了真实生活中家庭矛盾的多层面。
《三道菜》将生活的酸甜苦辣、家庭的喜怒哀乐与时代的变迁交织在一起,打造出一个真实且感人的故事。它如同一面镜子,映照出生活的种种现实,也让观众反思如何在家庭中实现更好的沟通与理解,如何在理想与现实间寻找平衡,如何在困境中保持坚韧与希望。
这部剧于2019年5月13日由南山剧社在西北政法大学南校区小剧场演出,覃河馨海亲自执导。正是这份用心和真挚,使《三道菜》成为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作品,让人在品味每一道“菜”时,感受到生活的厚重与人性的光辉。
发布于:福建省嘉多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